kaiyun·开云(中国)官方下载网站

kaiyun新闻中心kaiyun News

kaiyun·开云(中国)官方下载网站新闻中心法治日报头版刊发报道我省综治中开云(kaiyun)(中国)官方网站心规范化建设成效

2025-03-26 19:19:0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3月25日,《法治日报》头版刊发《平安如阳光普照 和谐似清泉流淌 甘肃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》,现予以转载。

  “有矛盾纠纷,找综治中心。”这一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,成为甘肃百姓的一个共识。

  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,得益于甘肃各级党委、政府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主动创稳的底板工程,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,实现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、实战化运行、百分之百全覆盖。

 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,2024年,全省各级综治中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81.27万件,同比增长113%,综治中心吸附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显著提升,直接带动了全省刑事案件、治安案件的大幅下降,降幅分别为28%和10.6%,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22.1%。

  如今的陇原大地上,邻里和睦相处、守望相助,田间地头、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温馨和睦的气氛。在平安甘肃这幅美丽画卷中,平安如阳光普照大地,和谐如清泉滋润心田。

  在兰州市繁华的南开云(中国)Kaiyun官方网站关十字路口东南角,一座标志性建筑内坐落着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的城关区综治中心。这里,被当地市民亲切地誉为家门口的“为民办事超市”。

  沿着扶梯直上六楼,映入眼帘的便是宽敞明亮的城关区综治中心大厅。七个功能区域、34个功能室布局井然,指示清晰明了。

  城关区综治中心主任巨雅芳介绍,“八中心合一”模式(综治中心、矛盾调处、信访接待、法律服务开云(kaiyun)(中国)官方网站、诉讼服务、检察服务、社会心理服务、妇女儿童维权)实现了对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的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解决”。

  近日,《法治日报》记者顺着指示牌指引,随意步入一间品牌调解室。室内,数名资深调解员正在处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。

  在调解过程中,调解员以法为据、以案释法,引导双方认识到和解是快速解决纠纷、降低损失的最佳办法。

  “这些货款要了这么长时间,一直没有结果,没想到综治中心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。”走出城关区综治中心,当事人刘某满怀感激地说。

  目前,各相关部门、社会组织常驻工作力量及调解员总数超过8600人,轮驻随驻人员更达1万人以上,构建起了上下贯通、层级明晰、运行规范的组织体系。

  据介绍,省一级综治中心聚焦全局谋划和督办,市一级制定规划,县一级化解突出矛盾,乡镇一级统筹基层力量,村一级与党群服务一体就地化解纠纷,推动基层治理由“单元分散”向“系统集成”转变。

  “楼上水管漏水把我家屋顶泡了,需要调解一下”“我们农民工工资被欠了好几个月了”“我们小区业主和物业闹翻了”……

  在白银市白银区,市民群众面临的物业纠纷、家庭矛盾、邻里矛盾、劳资纠纷等看似微不足道的“琐事”,在白银区综治中心主任魏玲玲看来,都是“头等大事”。

  “最近,我们运用‘诉调对接’机制,高效化解了一起因劳务费引发的矛盾纠纷案件开云(kaiyun)(中国)官方网站。”魏玲玲向记者表示,双方在调解员的引导下,自愿达成调解协议,实现案结事了。

  原来,慕某因唐某拖欠其9500元劳务费,催讨无果后起诉。白银区法院受理该案后,认为纠纷事实清楚、法律关系明确,经当事人同意后,遂将此案流转至白银区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。

  区综治中心启动调解程序,鉴于双方当事人均在外地,决定于今年1月13日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调解。

  在调解过程中新闻中心,调解员赵惠萍、山子真耐心解释和疏导,唐某对拖欠劳务费的事实予以认可,愿意分期支付,慕某对此表示同意。双方达成协议,纠纷顺利化解。

  “我着急用钱,这次多亏了综治中心帮我要回了工资。”近日,拿着司法确认后的调解协议,慕某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  魏玲玲介绍,区综治中心采用“1厅+N室”的创新工作模式,将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、司法行政、信访等部门“拧成一股绳”,实现了“七中心”融合,“只进一扇门,最多跑一次”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、成为常态。

  省综治中心主任于哲表示,“三调”对接(即诉调新闻中心、警调、访调)矛盾纠纷化解模式,有效破解了“法院案件多、派出所警情多、信访问题多、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少”的“三多一少”现象,扭转了“倒金字塔开云(中国)Kaiyun官方网站”式矛盾分布格局。

  据介绍,2024年,全省诉调对接流转民商事案件31万余件,调解成功率达70%,成功化解纠纷21.9万件。同样,在警调、访调对接领域,也分别化解了12.6万件、1.3万件,化解成功率均在八成以上,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。

  一个人,一支笔,一个本,网格员陶蕾蕾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穿梭于小区街巷之间,努力做到“小事不出网格,大事不出社区”。

  记录社情民意、定期走访入户、排查风险隐患、调解邻里纠纷、宣传惠民政策……作为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阳光社区的一名网格员,她以“一日一巡”的执着摸清了小区千家情。

  小区居民刘女士找到陶蕾蕾诉苦,楼上住户经常在夜间噪声不断,严重影响其休息,多次与对方沟通无果,双方矛盾逐渐激化。

  陶蕾蕾迅速与社区民警取得联系,共同上门深入了解情况。原来,楼上住户张先生因工作性质特殊,常常深夜才回家。鉴于白天需要休息,他习开云(中国)Kaiyun官方网站惯于在夜晚完成家务。

  找到矛盾关键点后kaiyun·开云(中国)官方下载网站,陶蕾蕾与社区民警召集双方到社区和谈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互相体谅。经过一番协商,张先生承诺将降低噪声,尽量选择在白天做家务,这起邻里纠纷得以有效化解。

  陶蕾蕾告诉记者,网格员的优势在于“人熟事清家门近”,而社区民警则擅长“懂法律、讲政策、会调解”,双方配合化解纠纷,往往能起到“1+12”的效果。

  人在“网”中走,事在“格”中办。为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,省委政法委会同省委组织部、省民政厅、省财政厅、省人社厅制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法,发挥综治网格员作用,实现了网格类资源的有效整合,构建了覆盖基层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“一张网”。

  在酒泉市肃州区的大街小巷,总能看见穿梭其中的“蓝马甲”,马甲左胸口印有肃州区网格长标识,背后则是“网格长”三个白色的大字。

  “小区里总能看到网格长走来走去,但并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,起初他们来我家时,我还不敢让他们进屋。”肃州区航天家园的李奶奶说,在一次养老系统认证过程中,网格长主动询问家人是否已帮办,因孩子不在身边,她担心身份证安全,便婉拒了他们的帮助。

  李奶奶在电话中向孩子询问网格长的职责,孩子耐心地向她解释了网格长的作用,并告诉她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寻求他们帮助。“时间久了,找他们办事也熟悉了,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。”

  据介绍,全省规范划分网格3.5万个,配备专职网格员3.5万名、乡村创稳网格员1.47万名,推动网格员常态化入户走访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、收集社情民意、服务保障群众,做到“走村不漏户、户户见干部”,实现“一网共治、一格护安”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搜索

网站地图